由于农村充电不便,商洛市商州区刘湾街道中心村村民邢家军只能开着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到城里充电。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陕西农村报记者黄敏赖亚芬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农村绿色智能家电。随后,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措施,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
清洁、环保、价格实惠……虽然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有很多优点,但记者走访发现,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并不多见,有些地方还缺乏新能源汽车。找到他们就更难了。寻找“绿色标签”汽车。这背后,既有价格高、充电设施不足、服务滞后等原因,也有不可忽视的消费“偏见”。农村“绿色出行”还不能“说走就走”,存在不少拥堵点和困难亟待解决。
激活市场
需要跨过“续航焦虑”关卡
拥堵点一:农村充电设施不足
对策:加快新能源汽车下乡,除了克服“里程焦虑”障碍外,还要让更多服务和产品一起“下沉”。
9月28日,在商洛市商州区柳湾街道中心村,村民邢家军开着一辆油电混合新能源汽车准备上班。
“我的车29万元,优惠了一万多块钱。纯电续航里程180公里,电量低时会自动切换到燃油模式。”邢家军表示,这两年他想改用纯电动汽车,但除了城市和农村几乎没有充电站,这让他拿不定主意。
这两年,邢家军身边的一些人也改用了“绿色品牌”汽车。除了好评之外,抱怨的也不少:开着纯电动车上路,心情焦躁,总是担心续航问题。
村里大多数人开的是燃油车,“绿牌”车辆很少。今年5月,邢家军咬牙买了一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经过半年的驾驶,他计算发现,新能源汽车比纯燃油汽车节省了2000多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都在400公里至500公里。在充电站快充大约需要半个小时,慢充则需要五六个小时。在家充电桩充电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十几个小时。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虽然解决了无法及时充电的问题,但其价格仍然比燃油汽车贵。
近年来,充电设施在我省城市地区逐渐普及,为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提供了支撑。但在农村地区,充电设施不足仍然是新能源汽车下乡的一大障碍。
“这两年,路上‘绿牌’车多了,但数量和燃油车没法比。我在市区经营4个充电站,每天服务200多辆车。这些车的车主大多来自城市和农村,很少。”商洛市商州区充电站经营者贾龙介绍,农村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引发的“里程焦虑”,无形中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下乡销量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国农村每千人拥有汽车近160辆,汽车保有量将超过7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乡激发的市场空间巨大。
未来,农村将是汽车市场的增量方向。如何让新能源汽车“下沉”是关键。 “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提高,农村居民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将会越来越高。”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农村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如何保证新能源汽车充电方便快捷。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上升必然倒逼农村地区加快充电设施的部署。
加快新能源汽车下乡,除了克服“续航焦虑”,还要让更多服务和产品一起“下沉”。只有这样,才能将农村消费潜力转化为实际需求。
引导迭代
满足“下沉需求”再升级
堵点二:农村多元化消费需求无法满足。
对策:除了利用价格、服务等扩大消费增量外,新能源汽车下乡重点要紧密结合当前农村消费潜力最大的换新换代需求,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下乡力度。产品供应多元化,增加更多平价款式。在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推动迭代升级
2009年,第一轮汽车下乡时,农村消费者的需求仍是入门级“工具”车型。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需求逐渐从增量转向新动能,消费升级提上日程。
近日,宜君县宜阳街道赵湾村村民赵鹏将自己的燃油车换成了新能源汽车。 “内置智能驾驶功能,油电两用,动力十足。”赵鹏驾驶这辆混合动力版新能源汽车后非常满意。 “电池充足的时候,它是纯电动车,适合上下班通勤。电池不足的时候,它可以作为低油耗的燃油车,开车也不会有问题。”都是在长距离跑步时。”
和赵鹏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时,除了关注价格、外观、续航里程等问题外,还会考虑自动巡航、车道保持、车道偏离等智能驾驶功能警告。
新能源汽车下乡,一方面,政府部门频频送出政策“大礼包”;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频频送出政策“大礼包”。另一方面,车企“自掏腰包”抢占先机。
短期来看,“以价换量”确实会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品质消费是趋势。目前,农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如果车企不能生产出差异化的产品,想要瓜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蛋糕”并不容易。
在宜君县城中心广场,王美义经营着一家汽车销售店。 “每月销售的30多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不到10辆。”王美怡坦言,县域市场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对于前者来说,价格和续航里程是首要考虑因素,而后者则更注重智能停车、数字钥匙等新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的退出,导致大部分车企去年年底股价暴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汽车销量。今年年初用户购买力。
“以前买车关注的是‘能不能用’,现在关注的是‘好不好’。”王美怡表示,销量下降不仅仅是因为购买力不足但也存在农村多样化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
不久前,赵鹏的叔叔花了3.8万元购买了一辆电动滑板车。 “农村老年人多,活动范围小,一辆几千元的三轮车就可以满足他们的出行需求。市场上便宜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要3万到4万元,这并不便宜。”小数量。”赵鹏说道。
西安汽车行业一位分析师认为,除了用价格、服务等扩大消费增长外,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着力点还必须紧密结合当前汽车的更新换代需求。农村地区消费潜力最大,并不断加大多元化力度。加强产品供给,增加更多平价车型,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同时推动迭代升级。
潜力“实现”
改变“消费偏见”是关键
堵点三:农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存在“偏见”,且“偏见”愈演愈烈
对策:要“发挥”农村消费潜力,除了拉低新能源汽车价格、完善基础设施外,还要清理高保费、维修费等拥堵点,提高销量和销量。服务网络,逐步消除消费者购买难题。忧虑
9月28日,在泾阳县云正路北口,一家汽车4S店人气火爆。听着销售人员的解释,60岁的袁艳丽连连点头,说道:“登记一下我的名字,等车回来我过来看看。”
原来,受到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的吸引,这家4S店正准备“上架”多款新能源汽车。得知消息后,家住泾阳县瓦口镇瓦窑村的袁艳丽赶来“调查”。
“我有20多年的驾驶经验,一直开燃油车,真不知道新能源车是什么样的。”袁艳丽从事保险营销工作,经常开车到处跑。在她看来,新能源汽车不仅充电不方便,而且价格也非常昂贵。它们在任何方面都不具有成本效益。她不想改用纯电动汽车。只是她家人认为纯电动车动力不大。考虑到她年纪大了,开纯电动车上路比较安全。
燃油汽车比新能源汽车更可靠。这是目前大多数农村消费者的认知。从走访情况看,目前农村年轻人外出的居多,留在家中的普遍是老年人。这一群体每天的出行大多是短途出行,价格低廉的电动三轮车、滑板车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虽然有一小部分年轻人生活在农村,但他们更喜欢适合长途出行的车型。
褚建明是泾阳县一家汽车4S店的老板。他从事汽车销售多年,但直到今年,他才打算销售几辆新能源汽车。在他看来,虽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繁荣,但背后也存在不少消费乱象,这也导致农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偏见”加剧。
“新能源汽车保养维修难、费用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维护费用高,很多车主无法承受。以电池为例,虽然很多车企提供不限里程、不限年限对于首次车主的保修服务,但背后有很多附加条件,只要违反其中一项,就可能得不到赔偿。褚建明表示,农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本来就存在“偏见”,加上这些因素对新能源汽车会更加“望而却步”。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虽然在环保节能方面具有优势,年销量保持快速增长,但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较低。
业内人士认为,要“发挥”农村消费潜力,关键是要改变农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偏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拉低新能源汽车价格、完善基础设施外,还必须清理保费高、维修贵等拥堵点,完善销售服务网络,逐步消除消费者的购买顾虑。